当前位置主页 > 牛羊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牛羊五号病的防治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05-03   
口蹄疫(五号病 )俗名“口疮” 、 “蹄癀” ,是由口蹄疫病毒所引 起的一种急性、热性、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口腔黏膜、蹄和乳房皮肤发生水疱和溃 烂为特征。主要侵害偶蹄兽,偶见于人和其他动物。有强烈的传染性,往往造成大流行,不 易控制和消灭,因此,国际兽疫局(OIE)一直将本病列为A类动物疫病名单之首。 (一)病原 口蹄疫病毒(FMDV)属于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中的口蹄疫病毒 属 。该病毒是目前所知最小的动物 RNA 病毒。病毒由中央的核糖核酸核芯和 周围的蛋白壳体组成,无囊膜,成熟的病毒粒子约含 30%的 RNA,其余 70%为蛋白质。RNA 决定病毒的感染性和遗传性,病毒蛋白质决定其抗原性、免疫性和血清学反应能力,并对病 毒中央的RNA提供保护。 FMDV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目前已知口蹄疫病毒在全世界有七个主型A、O、C、 SAT1、SAT2、SAT3(即南非 1、2、3 型)和 Asia(亚洲 1 型)。每一型内又有亚型,亚型内又 有众多抗原差异显著的毒株。目前已发现65个亚型。各型之间在临诊表现相同,但彼此均无 交叉免疫性。同型各亚型之间交叉免疫程度变化幅度较大,亚型内各毒株之间也有明显的抗 原差异。我国口蹄疫的病毒型为O、A型和亚洲1型。据观察,一个地区的牛群经过有效的口 蹄疫疫苗注射之后,1~2月内又会流行,这往往怀疑是另一型或亚型病毒所致。 该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含病毒组织或被病毒污染的饲料、皮毛及土壤等可保 持传染性数周至数月。在冰冻情况下,血液及粪便中的病毒可存活120~170d。对日光、热、 酸、碱敏感。故2%~4%氢氧化钠、3%~5%福尔马林、0.2%~0.5%过氧乙酸、5%氨水、 5%次氯酸钠都是该病毒的良好消毒剂。 (二)流行病学 口蹄疫病毒可侵害多种动物,但主要为偶蹄兽。家畜以牛易感(奶牛、牦 牛、犏牛最易感,水牛次之),其次是猪,再次是绵、山和骆驼。仔猪和犊牛不但易感而 且死亡率也高。野生动物也可感染发病。 1.本病具有流行快、传播广、发病急、危害大等流行特点,疫区发病率可达 50%~100 %,犊牛死亡率较高,其他则较低。 2.病畜和潜伏期动物是最危险的传染源。在症状出现前,从病畜体开始排出大量病毒, 发病初期排毒量最多。病畜的水疱液、乳汁、尿液、口涎、泪液和粪便中均含有病毒,其中 水疱液内及淋巴液中含毒量最多,毒力最强。隐性带毒者主要为牛、羊及野生偶蹄动物,猪 不能长期带毒。 3.该病毒入侵的途径主要是消化道和呼吸道,也可经损伤的黏膜和皮肤感染。 4.该病毒经空气广为传播。畜产品、饲料、草场、饮水、和水源、交通运输工具、饲养 管理用具,一旦污染病毒,均可成为传染源。 5.本病传播虽无明显的季节性,但冬、春两季较易发生大流行,夏季减缓或平息。 (三)症状 潜伏期1~7d,平均2~4d。病牛精神沉郁,闭口,流涎,开口时有吸吮声,体温可升高到40~41℃。发病1~2d后,病牛齿龈、舌面、唇内面可见到蚕豆至核桃大的水疱, 涎液增多,并呈白色泡沫状挂于嘴边。采食及反刍停止。水疱约经一昼夜破裂,形成溃疡, 呈红色糜烂区,边缘整体,底面浅平,这时体温会逐渐降至正常。在口腔发生水疱的同时或 稍后,趾间及蹄冠的柔软皮肤上也发生水疱,也会很快破溃,然后逐渐愈合。有时在乳头皮 肤上也可见到水疱。本病一般呈良性经过,经一周左右即可自愈;若蹄部有病变 则可延至 2~3 周或更 久;死亡率 1 %~2%,该病型叫良 性口蹄疫。 有些病牛在水疱愈合过程中,病情突然恶化,全身衰弱、肌肉发抖,心跳加快、节律不 齐,食欲废绝、反刍停止,行走摇摆、站立不稳,往往因心肌炎引起心脏麻痹而突然死亡, 这种病型叫恶性口蹄疫,病死率高达25%~50%。 哺乳犊牛患病时,往往看不到特征性水疱,主要表现为出血性胃肠炎和心肌炎,死亡率 很高。 (四)病变除口腔和蹄部的水疱和烂斑外,还可在咽喉、气管、支气管、食道和瘤胃黏膜 见到圆形烂斑和溃疡,真胃和小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恶性口蹄疫可在心肌切面上见到灰白 色或淡黄色条纹与正常心肌相伴而行,如同虎皮状斑纹,俗称“虎斑心” 。 (五)诊断 1.诊断要点 根据以下几点可作出初步诊断。 (1)发病急、流行快、传播广、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且多呈良性经过。 (2)大量流涎,呈引缕状。(3)口蹄疮定位明确(口腔黏膜、蹄部和乳头皮肤),病变特异(水泡、糜烂)。 (4)恶性口蹄疫时可见虎斑心。 2.鉴别诊断 本病与下列疾病都有相似之处,应注意鉴别。 (1)牛瘟:传染猛烈,病死率高;舌背面无水疱和烂斑,蹄部和乳房无病变;水疱和烂斑 多发生于舌下、颊和齿龈,烂斑边缘不整体呈锯齿状。胃肠炎严重,有剧烈的下痢;真胃及 小肠黏膜有溃疡。应用补体结合试验和荧光抗体检查可确诊,也可以此加以区别。 (2)牛恶性卡他热:常散发,无接触传染性,发病牛有与绵羊接触史;病死率高;口腔及 鼻黏膜、鼻镜上有糜烂,但不形成水疱;常见角膜混浊。无蹄冠、蹄趾间皮肤病变,这是与 口蹄疫的区别所在。 (3)传染性水疱性口炎:流行范围小,发病率低,极少发生死亡;不侵害蹄部和乳房,马 属动物可发病。 (4)牛黏膜病:地方性流行,羊、猪感染但不发病;牛见不到明显的水疱,烂斑小而浅表, 不如口蹄疫严重。白细胞减少,腹泻,消化道尤其是食道糜烂、溃疡。 3.实验室诊断 为了和类似疾病鉴别及毒型鉴定,必须进行实验室检查。目前口蹄疫的检测 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技术、血清学检测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等。 病毒分离技术是检测口蹄疫的重要标准,主要有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 2 种方法;血清学 诊断技术主要有病毒中和试验(VNT)、补体结合试验(CFT)、间接血凝试验、乳胶凝集试验、 免疫扩散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免疫荧光抗体试验、 免疫荧光电子显微镜技术等;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以及对 FMDV 研究的不断深入,已经建立起检测 FMDV 的各种分子生物学方法,其中包括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核酸探针、核酸序列分析、电聚焦 寡核苷酸指纹图谱法、基因芯片技术等。 (六)防治 由于目前还没有口蹄疫患畜的有效治疗药物。国际动物卫生组织和各国都不主张,也不 鼓励对口蹄疫患畜进行治疗,重在预防。 发生口蹄疫后,应迅速报告疫情,划定疫点、疫区,按照“早、快、严、小”的原则, 及时严格封锁,病畜及同群畜应隔离急宰,同时对病畜舍及污染的场所和用具等彻底消毒。 对疫区和受威胁区内的健康易感畜进行紧急接种, 所用疫苗必须与当地流行口蹄疫的病毒型、 亚型相同。还应在受威胁区的周围建立免疫带以防疫情扩散。在最后一头病畜痊愈或屠宰后 14d内,未再出现新的病例,经大消毒后可解除封锁。免疫参考程序:牛①种公牛、后备牛: 每年注苗 2 次,每间隔 6 个月免疫 1 次。肌注高效苗 5ml。②生产母牛:分娩前 3 个月肌注 高效苗 5ml。③犊牛:出生后 4~5 个月首免,肌注高效苗 5ml。首免后 6 个月二免,方法、 剂量同首免,以后每间隔 6 个月接种 1 次,肌注高效苗 5ml。羊的免疫程序参照牛的免疫程 序执行,肌肉注射,剂量减半。发生口蹄疫时,也可对疫区和受威胁的家畜使用康复动物血 清或高免血清。 疫点粪便堆积发酵处理,或用5%氨水消毒;畜舍、运动场和用具用2%~4%氢氧化钠溶液、 10%石灰乳、0.2%~0.5%过氧乙酸等喷洒消毒,毛、皮可用环氧乙烷或福尔马林熏蒸消毒。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