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牛羊养殖 >
热门搜索: 养殖  家禽  生态养殖  牛羊养殖  养殖猪

布鲁氏菌病结核病防控知识问答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7-07-06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答: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1886年英国军医Bruce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后来,为纪念Bruce,学者们建议将该病取名为“布鲁氏菌病”。在家畜中,牛、、猪最易感,其他家畜也可发生。本病的主要特征是引起母畜流产,公畜出现睾丸炎。人感染本病后,其临床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炎、睾丸炎、附睾炎和孕妇可引起流产等。
  布病有哪些危害?
  答:一方面,能引起母畜流产,公畜睾丸炎,导致患病家畜繁殖能力和生产性能下降,并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可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另一方面可以感染人,引起发热(波型热)、关节炎以及睾丸炎、附睾炎,孕妇可引起流产等,严重者可丧失劳动能力。
  布鲁氏菌的培养和形态特点?
  答:布鲁氏菌为革兰氏阴性球状、球杆状细菌。菌体长0.6~1.5微米,宽0.5~0.7微米,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鞭毛,不运动,需氧,对营养要求较高,其培养最大特点是生长繁殖缓慢,牛种布鲁氏菌的培养可在需氧条件下进行。
  布鲁氏菌有哪些种和生物型?
  答:到目前为止,该病原菌已发现马尔他布鲁氏菌、流产布鲁氏菌、猪布鲁氏菌、绵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共6个种。其中每个种还可进一步分为不同的生物型,共20个生物型,其中马尔他布鲁氏菌l~3型,流产布鲁氏菌1~9型,猪布鲁氏菌l一5型,还有绵羊布鲁氏菌、沙林鼠布鲁氏菌和犬布鲁氏菌各1个型。
  布鲁氏菌的抵抗力如何?
  答:布鲁氏菌对光、热、常用化学消毒剂等均很敏感,阳光照射20分钟,湿热60℃30分钟、70℃10分钟,3%漂白粉澄清液数分钟就可将其杀死。布鲁氏菌在土壤中可存活2~5天,粪便中夏季可存活1~3天,冰冻状态下存活数月,鲜乳内能存活10天,食品内可存活2个月,在水中可存活5日至4个月。
  布病对动物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答:布鲁氏菌侵入机体后,几日内侵入附近淋巴结,被吞噬细胞吞噬,并在细胞内生长繁殖,形成局部原发病灶,导致菌血症,此时患畜体温升高。经过一定时间后,菌血症消失,经过长短不等的间歇后,可再发生菌血症。侵入血液中的布鲁氏菌散布至各器官中,引起器官发生病理损伤。孕畜布鲁氏菌可以进入绒毛膜上皮细胞内增殖,可造成流产。此菌侵入乳腺、关节、睾丸等引起乳腺炎、关节炎、睾丸炎。
  布病的发生与牲畜的年龄、性别、品种的关系如何?
  答:家畜中羊、牛、猪易感。母畜比公畜、成年畜比幼年畜发病多。在母畜中,第一次妊娠母畜发病较多。
  布病的发生与分布特点?
  答: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家畜产子季节较多发。牧区发病率高于农区。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人患本病与职业有密切关系,兽医、畜牧场饲养员、屠宰工、皮毛加工人员等明显高于一般人群。
  布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感染动物可长期甚至终身带菌,从乳汁、粪便和尿液中排出病原菌,特别当动物流产时,会排出大量病原菌,污染草场、畜舍、饮水、饲料。易感动物接触到以上污染物,可以通过消化道、呼吸道、损伤的皮肤黏膜而感染。
  为什么说布病是自然疫源性疾病?
  答:布病自然疫源性是指布鲁氏菌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传播,它是独立于人、畜布病之外的一个完整的传播疾病循环。虽然布病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但它是可防可控的,人和家畜是在一定条件下才传染的,不是有布病流行的地区就有自然疫源地存在。
  布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家畜感染布病潜伏期短的半月,长的可达半年、一年甚至几年,也可能终生带毒,但不发病。
  家畜感染布病后有什么异常表现?
  答:家畜患布病后,最显著症状是怀孕母畜发生流产,造成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新发病的畜群流产较多,老疫区畜群发生流产的较少,但发生子宫内膜炎、乳房炎、关节炎、胎衣滞留、久配不孕的较多。公畜往往发生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
  家畜感染布病后有哪些病理变化?
  答:主要病变为生殖器官的炎性坏死,脾、淋巴结、肝、肾等器官形成特征性肉芽肿(布病结节),有的可见关节炎。胎儿主要呈败血症病变,浆膜和黏膜有出血点和出血斑,皮下结缔组织发生浆液性、出血性炎症。
  布病确诊程序是什么?
  答: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可以初步判断为疑似布病,确诊要采集病料送实验室检查。
  如何对布病进行临床诊断?
  答:根据母畜发生流产,造成胎衣滞留和子宫内膜炎,从阴道流出污秽不洁、恶臭的分泌物;公畜睾丸炎、附睾炎或关节炎等典型症状以及流行病学特点,可以判断为疑似布病。
  如何对布病进行实验室诊断?
  答:实验室常采取细菌分离鉴定或血清凝集试验来诊断,有条件的可以采用补体结合试验。另外,还可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如何采集和运送病料样品?
  答:样品采集:(1)血清样品:采集血液2~5毫升,在室温下静置2~4小时(防止暴晒),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血清。若需长时间保存,则将血清置-20℃以下保存,但要尽量避免反复冻融。(2)实质脏器样品:无菌采集濒死畜病变的组织,放入无菌容器内。每块组织最好单独放在1个容器内(也可置于自封袋中),用记号笔注明日期、组织脏器和动物名称。注意防止组织间相互污染,及时置于低温条件下保存。(3)胚胎样品:选取完整、无腐败的胚胎送检。
  样品运送:所采集的样品要以最快最直接的途径送往实验室。如果样品能在采集后24小时内送抵实验室,则可放在加冰块的保温盒中运送。在24小时内不能送到实验室时,可将样品冷冻,并维持低温状态运送。
  采集过程中要注意个人防护,运送的样品要用防渗材料密封包装。
  什么是结核病?
  答: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属中不同分枝杆菌种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病程缓慢,渐进性消瘦、咳嗽,可在多种器官组织形成肉芽肿和干酪样或钙化病灶,其中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结核病有哪些危害?
  答:本病的病原主要是结核分枝杆菌属的三个种,即结核分枝杆菌、牛分枝杆菌和禽分枝杆菌。结核分支杆菌和牛结核分枝杆菌都能感染人和多种动物,尤其是牛,造成人与人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人与动物之间的相互传播。该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在我国依然是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它的传染流行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而且还威胁着人类的健康。
  结核病病原菌的培养和形态特点有哪些?
  答:分枝杆菌属是一类细长或稍弯的杆菌,因有分支生长的趋势而得名。
  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呈单个或分枝状排列,无鞭毛、无芽孢。大小(1~4)微米×0.4微米。牛分枝杆菌则比较粗短。在陈旧的病灶和培养物中,形态常不典型,可呈颗粒状、串球状、短棒状、长丝形等。近年发现结核分枝杆菌在细胞壁外有一层荚膜,荚膜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结核杆菌专性需氧。最适温度为37℃,最适pH6.5~6.8,生长缓慢,接种培养3~4周才出现肉眼可见的菌落。此菌属的最显著特性为胞壁中含有大量类脂,故生长形成粗糙畏水性菌落。
  结核杆菌的抵抗力如何?
  答:结核杆菌对环境和某些理化因子有抵抗力。在阴湿处能生存5个月以上,于燥痰标本内可存活6~8个月,-6℃~-8℃下能存活4~5个月,低温条件下-40℃能存活数年。结核菌不耐热,对紫外线比较敏感,故常采用加热或紫外线进行消毒,而高压蒸汽(120℃)持续30分钟是最佳的灭菌方法。
  结核病对动物的致病机理是什么?
  答:本病致病过程是以细胞内寄生和形成局部病灶为特征。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肺泡,被巨噬细胞吞噬,但不被消化降解,相反在其内繁殖,形成病灶,产生干酪样坏死。坏死灶被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包围,形成结核结节。对于免疫功能正常者而言,局限性病灶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作用下,其内细菌停止生长,病灶钙化而痊愈。免疫功能低下者,此种局限性病灶可能破溃,菌体排入支气管,随痰咳出体外;或者病灶液化,细菌扩散进入血流及其他器官,造成机体死亡。
  哪些动物易感染结核病?
  答:本病可侵害人和多种动物,约有50种哺乳动物、种禽类可感染本病。易感性因动物种类和个体不同而异,家畜中牛最易感,特别是奶牛,其次为黄牛、牦牛、水牛,猪和家禽易感性也很强,羊极少感染本病。
  结核病是怎样传播的?
  答:患病畜禽,尤其是开放性患畜是主要的传染源,其痰液、粪尿、乳汁和生殖道分泌物中都可以带菌,易感动物接触以上污染物,可通过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此病。
  结核病有哪些主要流行特点?
  答:结核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一般零星散发。
  结核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
  家畜感染结核病后有什么异常表现?
  答:临床通常呈慢性经过,以肺结核、乳房结核和肠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特征,且以清晨最为明显。患畜容易疲劳,逐渐消瘦,病情严重者可见呼吸困难。
  乳房结核:一般先是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变稀,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
  肠结核:消瘦,持续下痢与便秘交替出现,粪便常带血或脓汁。
  家畜感染结核病后有哪些病理变化?
  答:在肺脏、乳房和胃肠黏膜等处形成特异性白色或黄白色结节。结节大小不一,切面干酪样坏死或钙化,有时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胸膜可发生密集的结核结节,形如珍珠状。
  为什么有的结核病牛不表现临床症状?
  答:结核病病原通过呼吸道侵入机体肺泡后,被巨噬细胞吞噬,并在其内繁殖,形成病灶。坏死灶被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包围,形成结核结节。局限性病灶在活化的巨噬细胞作用下,其内细菌停止生长,病灶钙化而痊愈,不表现临床症状。只有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结节破溃,细菌大量繁殖,导致发病,才会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该病一般呈隐性感染的形式,不表现临床症状。
  结核病确诊程序是什么?
  答:根据该病的流行特点、临床表现和病理变化可以初步诊断为疑似结核病,确诊要进行结核菌素的变态反应试验或采集病料送实验室检查。
  结核病的临床诊断?
  答:牛结核病临床症状不典型,感染前期不出现临床症状,而感染后期常出现体弱、厌食、消瘦、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和咳嗽等,这些症状在其他疾病也可看到,故早期临床诊断不易获得准确结果。
  结核病的病理学诊断?
  答:病理学检查可以根据特征病变确诊,如干酪样坏死、钙化、上皮样细胞、多核巨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做出诊断。
  什么是结核菌素变态反应?
  答:采用结核菌素(PPD)0.1毫升(2000国际单位)于牛的左侧颈中部的上1/3处皮内注射,12小时后判定结果,观察局部有无热痛肿胀的炎性反应,并以卡尺测皮皱厚度,减去未注射前的皮肤厚度。以皮厚差等于或大于4毫米判为阳性,2~4毫米为可疑,小于2毫米为阴性。
  防治布病和结核病相关法规和技术规定有哪些?
  答:防治布病、结核病应遵守的法律法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国家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及《畜禽病害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等。
  为什么说布病和结核病为二类动物疫病?
  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有关规定,结合动物疫病对养殖业生产和人体健康的危害程度,我国将动物疫病分为三类。一类疫病是指对人畜危害严重,需要采取紧急、严厉的强制预防、控制、扑灭措施的。二类疫病是指可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采取严格控制、扑灭措施,防止扩散的。三类疫病是指常见多发、可能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需要控制和净化的。
  我国将布病、结核病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什么是综合防治措施?
  答:采取消毒、免疫、检疫、监测、扑杀、无害化处理等多项措施相结合的办法就是综合防治措施。
  产地检疫是如何规定的?
  答:牲畜在离开饲养地之前,养殖场/户必须向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报检。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接到报检后必须及时派员到养殖场/户实施检疫。检疫合格后,出具合格证明;对运载工具进行消毒,出具消毒证明,对检疫不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处理。
  屠宰检疫是如何规定的?
  答:屠宰检疫是动物卫生监督机构的检疫人员对牲畜进行验证查物,合格后方可入厂/场屠宰。屠宰检疫过程中,要对规定的检疫部位按照屠宰检疫规程进行认真检疫,对检疫合格的胴体加盖检疫标志后方可出场/厂,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处理,并进行疫源追溯。
  发生布病、结核病后,为什么要追踪疫源?
  答:发病牲畜是布病和结核病的主要传染源。病畜会通过粪便、尿、唾液等分泌物不断污染环境、传播疫病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健康家畜,从而引起疫病扩散。通过对病畜或带菌畜的追踪,及时扑杀病畜,消灭传染源,防止疫源扩散,对两病的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种畜异地调运检疫是如何规定?
  答:跨省调运种畜时,应先到调入地省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办理检疫审批手续,调出地按照规范进行检疫,检疫合格方可调运。到达后须隔离饲养30天以上,由当地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检疫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什么情况下要对疫区采取封锁措施?
  答:出现区域性流行趋势,或者规模养殖场一个月内出现10头以上病例时,要对疫区或发病场采取封锁措施。
  发生过布病的地区,什么时候可以再养畜?
  答:根据农业部发布的《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疫点内最后一头病畜扑杀或死亡后,经彻底无害化处理,疫区监测30天以上,未出现新的疫情;在当地动物疫控机构的监督指导下,对相关场所和物品实施终末消毒。经当地动物疫控机构审验合格,由当地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由原发布封锁令的人民政府宣布解除封锁。解除封锁后,疫点可以再次饲养牲畜。对疫区内的牲畜一定要用布病疫苗进行紧急免疫。
  布病疫苗有哪些?
  答:免疫预防是防治布病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国际上使用的疫苗主要有羊型RevI活疫苗、布鲁氏菌19号活疫苗、牛型4~/20灭活疫苗等,国内主要有猪2号疫苗(S2株)、羊5号疫苗(M5株)和牛1g号苗(S19株)三种疫苗。
  什么情况下需要免疫布病疫苗?
  答:对布病疫区所有易感畜均要按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进行免疫。规模化养殖场发生布病后要扑杀病畜、阳性畜,同群畜要进行紧急免疫,但免疫的动物一年内不允许调运。
  如何进行布病免疫?
  答:预防布鲁氏菌病的疫苗主要有羊种布鲁氏菌M5或M5—90弱毒苗、猪种布鲁氏菌2号弱毒苗。(1)羊种布鲁氏菌M5或M5—90弱毒苗:本品用于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3年。用法用量:皮下注射、滴鼻、气雾法免疫及口服法免疫。牛皮下注射应含250亿个活菌,室内气雾250亿个活菌,室外气雾400亿个活菌。山羊和绵羊皮下注射10亿个活菌,滴鼻10亿个活菌,室内气雾10亿个活菌,室外气雾50亿个活菌,口服250亿个活菌。(2)猪种布鲁氏菌2号弱毒苗:本品用于预防山羊、绵羊、猪和牛的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羊为3年,牛为2年,猪为1年。本疫苗最适于作口服免疫,亦可作肌肉注射。①口服免疫,山羊和绵羊不论年龄大小,每头一律口服100亿活菌;牛为500亿活菌;猪口服两次,每次200亿活菌,间隔1个月。②注射免疫,皮下或肌肉注射均可,山羊每头注射25亿活菌,绵羊50亿活菌,牛500亿活菌,猪注射2次,每次200亿菌,间隔1个月。(3)牛19号疫苗:S19,毒力较强,目前只在西北地区使用。具体操作应参照说明书。
  布病疫苗免疫期有多长?
  答:羊种布鲁氏菌M5或M5—90弱毒苗预防牛羊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3年;猪种布鲁氏菌2号弱毒苗预防山羊、绵羊、猪和牛的布鲁氏菌病,免疫持续期:羊为3年,牛为2年,猪为1年。
  哪些因素影响免疫效果?
  答:在临床应用条件下,影响疫苗免疫效果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疫苗本身的质量;疫苗储运条件是否合适;被免疫动物的健康状况(如营养状况、疾病情况、其他病原感染情况)和产生免疫的能力(如有无先天或后天的免疫抑制因素);免疫接种的操作是否规范等。
  布病免疫应注意什么?
  答:主要应注意以下事项:(1)免疫接种时间在配种前1个月~2个月进行较好,妊娠期母畜及种公畜不进行预防接种。(2)只对3个月~8个月奶牛接种,成年奶牛一般不接种。(3)本疫苗对人有一定致病力,制苗及预防接种工作人员应做好防护,避免感染或引起过敏反应。(4)拌水饮服或灌服时,应注意用凉水,若拌入饲料中,应避免用含有添加抗生素的饲料、发酵饲料或热饲料,免疫动物在服苗的前后3天,应停止使用抗生素添加剂饲料。(5)弱毒疫苗对人有一定的致病力,工作人员大量接触可引起感染,制苗人员应注意消毒和防护。使用疫苗时,也要注意个人防护,用过的用具须煮沸消毒,木槽可以日光消毒。
  对布病、结核病如何进行监测?
  答:对健康奶牛场一年进行春秋两次监测,对假定健康奶牛场3个月进行一次监测。对种羊场布病一年进行春秋两次监测。”
  哪些消毒剂能有效杀灭布病、结核病病原菌,如何使用?
  答:布鲁氏菌、结核杆菌对化学消毒剂抵抗能力较差,只要消毒措施得当,常用的消毒剂,如醛类、含氯消毒剂、酚类、氧化剂、碱类等均能杀灭环境中的病原菌。场舍环境采用下列消毒剂消毒效果比较好:(1)醛类消毒剂:有甲醛、聚甲醛等,其中以甲醛的熏蒸消毒最为常用。密闭的圈舍可按每立方米7~21克高锰酸钾加入14~42毫升福尔马林进行熏蒸消毒。熏蒸消毒时,室温一般不应低于15℃,相对湿度应为60%~80%,可先在容器中加入高锰酸钾后再加入福尔马林,密闭门窗7小时以上便可达到消毒目的,然后敞开门窗通风换气,消除残余的气味。(2)含氯消毒剂:包括无机含氯消毒剂和有机含氯消毒剂,消毒效果取决于有效氯的含量,含量越高,消毒能力越强。可用5%漂白粉溶液喷洒动物圈舍、笼架、饲槽及车辆等进行消毒。(3)碱类制剂:主要有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等,消毒用的氢氧化钠制剂大部分是含有94%氢氧化钠的粗制碱液,使用时常加热配成1%~2%的水溶液,用于被病毒污染的禽舍地面、墙壁、运动场和污物等的消毒,也用于屠宰场、食品厂等地面以及运输车船等的消毒。喷洒6~12小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怎样做好养殖场日常的消毒工作?
  答:养殖场应该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对场地圈舍进行定期的清洗消毒。
  怎样做好养殖场发病后的消毒工作?
  答:主要应做好以下消毒工作:(1)扑杀病畜和阳性畜并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场地圈舍必须清洗消毒。(2)畜舍中的粪便应彻底清除,院子里散落的畜粪应当收集,并作堆积密封发酵或焚烧处理。清理堆积畜粪时应淋水,不得扬起粪尘。(3)用过的器械、用具都要进行清洗消毒。(4)用过的个人防护物品如手套、塑料袋和口罩等应集中销毁,可重复使用的物品须用去污剂清洗2次,确保干净。将扑杀时穿过的衣服用70℃以上的热水浸泡10分钟以上,再用肥皂水洗涤,在太阳下晾晒。
  如何做好灭鼠工作?
  答:畜禽场一年定期进行两次灭鼠。
  散养户怎样做好布病和结核病的预防?
  答:农户散养畜必须从科学养殖入手,改善饲养环境,加强管理,采用合理的免疫程序。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畜群抗病能力。二是疫区要按照当地兽医部门的要求,做好免疫工作。三是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及时清除畜舍粪便及排泄物。四是出现可疑病例,要及时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五是配合当地兽医部门做好布病、结核病监测工作。六是不从疫区引进种畜。
  规模养殖场怎样预防布病和结核病?
  答:规模养畜场必须坚持科学养殖,自繁自养,加强饲养管理等综合措施。主要应做好如下几点:
  一是坚持自繁自养,不从外地外场引进牲畜,并实行全进全出的养殖方式,防止疫病传人。若引种时,必须严格隔离检疫。二是加强饲养管理。冬天确保畜舍保暖通风;夏天高温季节,要做好畜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畜舍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因素。保证充足的营养,增强畜群抗病能力。三是养畜场要实行封闭式饲养管理,生产区与生活区要严格分开;生产区的门口要设置消毒池,严禁外来参观人员等与生产无关人员进入生产区;生产人员进出要更衣消毒,进入车辆严格消毒。四是搞好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畜舍粪便及排泄物,对各种污染物品进行无害化处理。对饲养场、畜舍内及周边环境定期进行消毒,做好杀虫、灭鼠工作。五是做好春秋两次结核病、布病的监测工作,对结果阳性者,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六是对布病疫区坚持科学免疫。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按时按量做好免疫。当周围地区发生动物疫情时,要进行紧急免疫。
  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布病、结核病的防治中应该做好哪些工作?
  答: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在动物疫病防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包括疫苗的紧急接种和平时的春防、秋防,疫情的初步诊断和报告,发生疫情后的封锁、隔离、消毒、病死畜无害化处理等工作。
  发现疑似布病、结核病病畜后,养殖户应该怎么做?
  答:当养殖户发现疑似布病牲畜后,应立即向当地兽医部门报告,并采取消毒等防疫措施,不能自行处理病死畜,以防因处理不当,引起病原菌扩散,导致更大损失。
  发现疑似布病、结核病病畜后,兽医部门应该怎么做?
  答:首先派技术人员到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临床检查,并采样进行实验室确诊;指导农户/养殖场做好消毒工作;根据实验室检测结果,采取扑杀病畜、隔离假定健康畜等防控措施。
  人感染布病后有哪些症状?
  答:人患布病后,症状主要有发热、多汗、生殖系统炎症、疼痛(主要是大关节、肌肉最为明显)、乏力等,严重的丧失劳动能力。在我国的不同地区,人们根据布病特点起了不少的名字。有的地方老百姓因布病病期长,称布病为“千日病”;有的地方因患布病后全身无力,不能干活,整天懒洋洋的,人们将布病称为“懒汉病”、“蔫巴病”等。病人在急性期有发热、寒战、虚汗、疲乏、游走性关节疼痛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但一般多为缓慢发病,病人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可有睾丸炎、输卵管炎等生殖系统炎症。发热后常伴有大量出汗、头痛等症状,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期;3~6个月为亚急性期;6个月以上为慢性期。
  人感染结核病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答:人感染结核病发病后,表现为全身不适、倦怠、乏力,不能坚持日常工作,容易烦躁、心悸,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妇女月经不正常和植物神经紊乱等症状。肺结核患者表现为咳嗽、咯痰、咯血和胸痛等,病程进一步发展,就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人怀疑感染布病、结核病后应该怎么办?
  答:人怀疑感染布病、结核病后应立即到当地医疗卫生防疫机构就诊。
  哪些情况容易造成人感染布病、结核病?
  答:凡是从事牲畜饲养的人员或与牲畜接触多的人员均易感染布病、结核病,如畜牧场饲养员、挤奶工、兽医及屠宰工等。
  如何进行个人防护?
  答:凡在动物养殖场/户、屠宰场、畜产品加工厂工作以及兽医、实验室工作人员等,必须遵守防护制度(即穿着防护服,做好消毒工作),尤其是在子畜大批生产季节,更要特别注意;严格禁止人畜混住;做好水源管理,要做到人畜饮水分开。
  人感染布病或结核病的潜伏期有多长?
  答:人感染布病后,潜伏期一般为7—60天,平均两周。少数患者可长达数月或1年以上。人在感染结核病后不一定发病,潜伏期长短不一,有的潜伏期长达10~20年,有的潜伏期在3~5年,也有短至几个月的。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