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猪坏死杆菌病治疗方案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18-02-26   

猪坏死杆菌病治疗方案有哪些?猪坏死杆菌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多种畜禽和野生动物共患的一种慢性或急性传染病。一、流行特点本菌广泛存在于土壤、沼泽地、死水塘、污水沟坑等处以及猪等多种健康动物的肠道内(是种共生菌),被动物粪便污染的饲料、饮水及猪舍内外环境中都有本菌的存在。通过损伤的皮肤粘膜传染。一般为散发,当诱因很多时也可成批发病。本病常与其他菌共同混合感染,多发于多雨季节和潮湿地区。

二、猪坏死杆菌病症状根据受害部位,分为四个病型。1.坏死性口炎:多发生于仔猪。采食减少、腹泻、消瘦、体温升高。在唇、舌、咽及其附近组织发生坏死,上有伪膜,口腔粘膜红肿。有的扁桃体溃疡,上有伪膜或痂皮,恶臭。若病菌转移到肺和其他脏器形成化脓性坏死灶,全身症状严重,经4~5天或2~3周死亡。2.坏死性鼻炎:多发生于仔猪和架子猪。鼻粘膜溃疡并覆有伪膜,有的坏死病变波及或蔓延到鼻软骨、鼻骨和面骨、鼻窦,甚至气管、支气管和肺,则有咳嗽、呼吸困难、流脓性鼻液和腹泻等相关症状。3.坏死性肠炎:多发生于仔猪和断奶不久的小猪。消瘦、严重腹泻、粪中含血或脓及肠粘膜坏死碎片,恶臭。本型病猪生前常无特征性症状,往往死后剖检发现。常继发或并发于猪瘟、猪副伤寒。4.坏死性皮炎:多发生于育成猪和仔猪,母猪也有发生。本病常与葡萄球菌、放线杆菌、水肿梭菌、化脓性棒状杆菌等混合感染。病部多见于头、颈、臀、胸、腹侧皮肤,也有发生在耳根、尾、乳房和四肢等处,以皮肤及皮下组织发生坏死和溃疡为特征。病部先出现小丘疹,继而形成干痂。痂下深部组织迅速坏死,因此有时形成囊状坏死区,其内组织烂腐,并有大量灰黄色恶臭脓汁。若合并继发感染或转移到关节,可形成关节脓肿,移到内脏形成化脓坏死灶,可能导致死亡。

三、剖检病变剖检病死猪除见局部原发性坏死病灶外,一般内脏如肺、肝、脾等可见转移性坏死灶。转移灶最常见于肺,呈圆球形,质硬,周围有结缔组织包囊,切面干燥,中心为坏死灶。四、猪坏死杆菌病治疗方案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内外环境清洁、干燥、卫生,尽量避免和防止皮肤粘膜损伤,发生外伤时及时涂搽碘酊。病猪先清除局部脓汁和坏死组织到露出红色创面为止,再用1%高锰酸钾或3%过氧化氢溶液冲洗,最后涂搽或灌注魏氏流浸膏。当发现病猪有转移病灶时则需要全身治疗:选磺胺类药物(其钠盐肌注或静注,首次剂量为0.14~0.21克/千克体重,维持量0.07~0.1克/千克体重,l天2次)或青霉素(10~15毫克/千克体重/日,肌注,连用5~7天)都有防止继发感染、抑制转移发生和控制病情的作用。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