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农村养殖 >
热门搜索:

水产养殖过程中轮虫培养技术-室内培养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2-02-13   


褶皱臂尾轮虫属轮虫纲,简称轮虫,其适应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迅速,营养丰富,大小适口,体内含有粗蛋白达60%~70%,江苏连云港和射阳等地,大量培养轮虫是中华绒螯蟹和梭子蟹大眼幼体土池生态培育的关键措施之一。也可以培养后,作为鱼虾蟹育苗的优良开口饵料。

室内培养

1)种的采集与分离
用浮游生物网(200目)从池塘沟渠中捞取浮游生物样品,在解剖镜下比较容易将轮虫分离。为避免其它浮游动物的混入,可先将轮虫吸于一清洁的玻片上,经观察后再转到小的三角烧瓶或烧杯中,以保证轮虫种的纯度。将分离出来的轮虫分成几个小单位分别进行培养,防止可能发生的污染等情况而使轮虫培养失败,从而保持并储备数量充足的原种。

2)容器的准备与消毒
室内水泥池进培养前用25mg/l高锰酸钾进行消毒,一天以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待用。

3)培养用水
培养用水亦须严格消毒。培养前水体须用药物消毒,常用药物为漂白粉。漂白粉可以杀死大部分敌害生物及藻类,具体用量为80 x10-6,因其药效消失快,故经5—7d充分充气后即可使用。但在正式使用前,应以少量轮虫试水,确认轮虫无不良反应后方可接种。

4)接种
轮虫的接种密度一般以2~5个/mL为宜。在适宜的温度、饵料、溶氧、光照等条件下,经8~10 d即可扩大培养或收获。

5)饵料投喂
培养轮虫的饵料以酵母和光合细菌等为主。在培养过程中,要保持较好的光照条件。目前培养轮虫较理想的饵料为单胞藻、酵母和光合细菌等。光合细菌对轮虫的种群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投喂量为5x106—10x106个m1。并根据培养中的具体情况及轮虫胃中内含物的多少来调节投饵量,以吃饱且略有剩余为宜,过多或不足都不利于轮虫的增殖。
在小水体中培养轮虫,投喂酵母后应轻轻搅拌,使之分布均匀,并能增加水体的溶氧量。采用稍大水体进行轮虫培养时,应连续充气,以保证培养水体中的溶氧量,并可防止饵料下沉;(但充气量不宜过大,否则轮虫容易受伤后漂浮在水面一层),以利轮虫的快速生长和繁殖。

6)温度控制
轮虫适温范围较广,其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为使培养的轮虫达到最快的生长繁殖速度,应注意保温加温。

7)水质控制
轮虫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与水质关系很大。在培养过程中,随着轮虫密度的增加、饵料密度的变化以及轮虫排泄物的积累,水体中的理化因子会发生明显的变化,所以应定时观测水质,及时补加新水。

8)轮虫的扩大培养
在适宜的温度、光照,充足的饵料,良好的水质及合理的培养方法下,经10d左右的培养,当轮虫的密度达到50个/ml以上时,即可进行扩大培养或采收。

9)采收
当轮虫的密度达到50个/ml以上时即可采收使用。可用200目筛绢制成的专门网具捞取;也可利用轮虫的趋光特性进行光诱,使轮虫集群,然后进行捕捞。为使轮虫培养得以延续,应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使水体中保持一定的轮虫密度,以利再生产(所以要经常检测轮虫的数量,不宜虫多藻少,水色过清,一旦失去平衡,便不好调整)。

10)注意事项

轮虫培养中最常见的敌害生物是纤毛虫。当轮虫排泄物较多,酵母投喂过量时,水质恶化,极易引起纤毛虫大量繁殖。因此,在轮虫的培养生产过程中,应该防止水质污染,保证轮虫种的纯净,保持培养轮虫的生长及数量优势;

若在轮虫培养初期即出现纤毛虫大量繁殖,干脆予以舍弃,重新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发生纤毛虫病,应减少酵母的投喂量。加大单胞藻的投喂量。用200目筛绢反复过滤,清水漂洗,可基本去除纤毛虫(喂酵母会经常遇到纤毛虫,酵母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投喂)。

推荐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