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水产养殖 >
热门搜索:

观点:河蟹塘到底应不应该定期肥水?

养殖知识网     发布时间:2021-07-27   

进入五月份,河蟹开始脱二壳,在二壳期间由于温度适宜大多数塘口出现了大量的小白虫(多为枝角类和桡足类),由于处于蜕壳期间不能有效杀虫,这就导致虫子在水中不停地繁殖生长,滤食水中藻类败坏水质,最直观的就是造成水白浑【图1】。

二壳一结束,各位养殖老板就开始了“人虫大战”——杀虫、解毒、底改。看着一眼望到底的蟹塘老板松了一口气,但真的在这时候就放松吗?来看看一位老板杀完虫第三天的图片【图2】

只坚持了三天水又浑了,有老板会问为什么?或者直接有的老板感同身受。其实很简单,显微镜下一看就明白,水中藻类和菌种非常少甚至没有,这就是典型的虫子过多,滤食藻类严重,使水体过瘦,使得水体应激能力降低,大风一吹就造成了塘口浑浊。

这种情况下培藻培菌该提上日程了,有人会担忧会不会把虫子肥起来。确实,有的塘口肥水越肥虫子越多,但有没有考虑这是为什么?其实很简单,你用的是生物有机肥或有机质肥肥的水,甚至有的人直接使用粪肥,虫子最喜欢吃的就是这些东西,当然越肥越多,所以这里就要告诉你选择肥水产品时尽量选择一些氨基酸肥或配方肥,配合补碳补菌和强氧化型底改改底,释放塘底肥力来肥水,这样既减少了虫子饵料来源,也能够很好的把塘里的水肥起来。

在平时跑塘工作中,经常会听到“清水养大蟹”这个说法,那水真的是越清越好吗?不是的,这里的“清”其实是指“清而不瘦,肥而不浓”,要保持水体有一定水色。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求保持一定的肥度,决不能瘦水养蟹,这对提高其产量及上市规格是很重要的,这里总结了几个定期肥水培藻优点:

1、在有光照和营养盐满足的条件下,藻类能够进行光合作用而产生氧,为水体增加溶解氧,促进河蟹蜕壳生长,提高河蟹脱壳后的增长倍数。
2、藻类光合作用吸收而降低甚至消除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因为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本身就是藻类的肥料(氮肥),光合作用吸收氨氮、亚硝酸盐的过程就是净化水质的过程,且这个过程的产物为氨基酸,这是河蟹生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

3、生产实践与实验证明,池塘有益藻类和有益菌丰富的情况下,能够有效抑制有害藻和有害菌的生长,同在一个池塘里,能吸收的营养物质就那么多,谁的数量占优谁就能够更好的活下去。

4、在藻类的呼吸作用下,产生二氧化碳,补充水体碳源,藻类和水草光合作用时需要大量的碳,能够提高河蟹塘水草的活力。并且碳元素充足能的塘口水体的钙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塘,能够帮助河蟹脱壳。

5、藻类丰富的塘口水体稳定,增大水体承载缓冲能力,再遇到大风大雨的情况下不易浑水。(这也就是为什么同样的大风天你的塘口水浑而别人的不浑)

6、适度的藻类,形成一定的水色和透明度,有一定的隐蔽作用。河蟹是底栖生物,它喜欢阴暗的地方。所以,藻类形成一定的透明度,替它创造更好更适合的环境条件,它就能够健康成长。【图3 图4】


7、肥水可以增加底栖动物的数量(如:螺蛳),通过肥水也可以增加蟹塘的天然饵料,使河蟹到处能吃到食、吃饱食、吃好食。

在这7条优点里,藻类最重要的作用在于前五条,这里我要着重讲一下第四条。关于肥水培藻提升水体碳源这个问题很多人会有疑惑,碳源是什么?怎么就能提升水中钙含量?这里的碳源是指碳酸根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他们都能与钙离子结合形成碳酸钙和碳酸氢钙。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会说水中的碳元素含量高 钙的含量就会高的原因,所以定期肥水培藻提高水中碳元素的含量也就直接影响河蟹的蜕壳及翻倍率。

还有一个要讲的就是水体中碳元素含量的高低影响藻类和水草生长活力的问题,水草和藻类生长需要大量吸收水体中的碳、氮、磷等营养元素,当水体中碳元素含量不足时,碳氮比失衡,就会导致水体不稳定,水草活力下降(碳氮比失衡表现多为水体发白、浑水、水草挂脏【图5 图6】)。


所以,肥水培藻不仅仅是肥水培藻,其实也是在补充水体碳源。这里给养殖朋友们推荐一款能够很好补充水体碳源的一个产品,就是黄金益菌素B型【图7】,自己动手发酵的一种菌制剂产品,发酵好之后含有大量的碳元素,投到水中能够及时补充碳源,因为它发酵出来是密度非常高的菌种,定期使用让其在塘中定殖,不断在塘内繁殖生长继续产生二氧化碳,能为水体长期提供碳源,并抑制其他有害藻类和有害菌的生长,为河蟹提供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

肥水不是初期一次肥起来就结束的,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一定要养成习惯定期培藻培菌,这是维持水体稳定的必要措施。建议塘口定期肥水使用不含有机质的氨基酸肥或配方肥 肥水旺+活肥 肥水快时效长,且定期使用黄金益菌素发酵液或纳米黑金 调节水质补充水体碳元素,抑制有害菌和有害藻生长。

推荐图文